核心提示: 今年暑期,华中农业大学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了649支社会实践团队、4829名同学参与社会实践。
新华网武汉9月7日电(王石径)深入陇亩阡陌间,开展科技支农、科普宣讲、调研献策、志愿服务……今年暑期,华中农业大学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了649支社会实践团队、4829名同学参与社会实践。
以“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为主题,华中农大组建了14支实践团队共计300余人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湖北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讲方式共计开展154场科普宣讲,遍布湖北省17个地市州,实现服务地点全覆盖。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徐晓云带领实践团队走进咸宁市崇阳县隽青农场,以田间农作物为例讲解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熊善柏教授、刘茹教授带领实践团队前往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与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调研,深入交流当前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30余名本科生组成4支团队赴神农架林区开展社会实践,在薛邵武教授、曲良焕副教授、岳兵副教授带领下,分别对林区的特色产业、中草药资源、生态多样性、野生鸟类保护等方面开展专项调研。在林区内穿梭调查中,实践队员王锴、王宇阳用捕虫网对林间和草丛中的昆虫进行采集与记录,在灌木丛和杂草丛中发现了透翅蝶、天牛和叶甲等外形奇特的种类。实践团成员蔡宏坤和李嘉荣同学发现并拍摄到了珍贵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记录了一雄一雌红腹锦鸡在林间行走的珍贵画面。
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咸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国家麻类产业体系初加工机械化岗位专家吕江南研究员、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专家刘立军副教授带领下开展麻原料供给保障调研。通过调研聚焦产业发展困境,重点关注适应规模化生产的机械收割、机械剥麻和原麻脱胶等环节,为麻类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赴黑龙江,西至新疆,南入广西,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45支团队返家乡实践,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实践团在学院王军光副教授、魏玉杰副教授指导下进行农田质量分析,调查田间黑土肥力状况、水热协调以及土层结构,研究了黑土区有机肥施用现状的分布规律和有机肥选用依据。返回家乡丹江口市的实践队员则亲身体会了“水保一线人”的艰辛,他们跟随丹江口市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山中,进行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在山中穿行4个小时,测定33份水样,与当地水保站工作者共同分析检测结果,探讨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修复原理。
原文链接:https://my-h5news.app.xinhuanet.com/xhh-pc/article/?id=45df85849baea290238489877811596c×tamp=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