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发布 > 新闻资讯
【长江日报】武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导流回乡工程,首批华农81名大学生下乡实践实训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21-07-11 浏览量: 字体大小 字体大小

(长江日报记者 余康庭;通讯员 管祥斌、王璐、陈雪莹、吕巍;编辑 邹卓然)为有效推动我市乡村人才振兴,引导高校人才集聚农业农村发展,7月10日上午,武汉乡村振兴人才导流回乡工程在华中农业大学启动,武汉市校地共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同步揭开帷幕。

启动仪式活动现场(记者余康庭 摄)

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今年武汉市委“一号文件”指出,要构建多层次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导流回乡工程。近年来,全市培养各类农业专业人才约13万人,“人才导流回乡工程”将进一步强化农村人才的引进力度,破解农业农村人才资源紧缺难题,鼓励高校人才带科研成果、带技术项目、带资源资金向基层农村流动,向农业产业聚集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力。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人才导流回乡工作情况(记者余康庭 摄)

作为该工程的重头戏,校地共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当天同步启动,首批选择新洲和蔡甸2个区试点。华中农业大学是此次校地共建实训实践基地合作院校,该校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据悉,华中农业大学将派出81名硕士生和本科生在新洲和蔡甸9个街道进行实训和实践。其中,硕士生实训实践时间为6个月,本科生实训实践时间为4个月。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参与活动学生将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采集、整理、分析实训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相关信息数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发挥专业特长,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参与农业农村建设。同时,将依托院校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指导,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解读、解析、解决,通过实训实践链接更多高校人才资源,引导到武汉农村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聚集人才,探索校地联合选拔培养人才的工作机制,拓展大学生创业空间,带动更多人才留汉回乡兴业创业。

武汉市行业导师代表发言(记者余康庭 摄)

“此次列为乡村振兴实训实践基地的蔡甸街道姚家林村、玉贤街道农力村、大集街道黄虎村、奓山街道星光村、侏儒山街道群力村5个村,是蔡甸农业农村发展的典型代表。”“人才导流回乡工程”武汉市行业导师代表、蔡甸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许传波介绍,近年来,蔡甸强化‘为城服务、靠城发展’功能定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莲藕、西甜瓜、藜蒿及小龙虾、河蟹等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达50余万亩,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蔡甸莲藕)优势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是武汉“菜篮子”的重要生产基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71元,是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希望参与实践的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为所在地出谋划策,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时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训实践学生代表代发言(记者余康庭 摄)

近年来,在农业人才培养和支持方面,我市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这为武汉乡村振兴人才导流回乡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武汉做了一些有效的突破和尝试,实施了“乡村合伙人”计划,开展“在外能人大走访”活动,吸引近千名有产业、有资金、有项目的人才返乡创办实业、反哺家乡建设,实施了“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储备3000多名发展骨干,选聘724名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实施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招录了474名优秀农村青年接受大专教育,在全省首家推出大学生留汉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支助15万元。

武汉市校地共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同步揭开帷幕(记者余康庭 摄)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聚焦高校人才优势、聚焦涉农专业这一重点人群,推动区域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依托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训实践基地等平台,集聚各类专业人才推动全市 “三农”工作创新发展。


原文链接:武汉人才导流回乡 高校学子入村助振兴 (hbtv.com.cn)

武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导流回乡工程,首批华农81名大学生下乡实践实训|大学生|华中农业大学|武汉|余康庭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