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在产经楼507作了题为“稳妥减控排放、积极转型发展”的学术讲座。“双碳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共识。针对“碳”和“减碳”的目标和定义,潘家华教授从学术角度分析了当前对两者认知上的误区。
潘家华教授指出,我们要认清楚什么是“中性碳”和什么是“气候灾性碳”?我们的社会不必被“碳”绑架。他谈到,净零碳,需要“大干快上”,但不能“得不偿失”,例如光伏利用可以戈壁荒滩,可以屋顶空地,但不宜占用农地、林地,以及自然生态良好的山地。同时要注意推进城市空间区域的协同、能源互补、空间均衡。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导误区:例如“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消耗强度”等,应该科学规划、少走弯路。
应对气候变化,资金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潘家华教授解释了国际气候融资的困境、碳中和资金需求以及碳中和资金供给等。他指出,化石能源领域的投资,数额巨大、周期长。防治高碳锁定规避投资风险,高碳化石能源领域的投资闸口将逐渐关闭,大量财政和研发资金势必将会流向清洁能源等零碳领域。
实现碳中和既要颠覆性技术革命,也要系统性社会变革。潘家华教授提到,在供给侧,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颠覆性技术革命,是碳中和的必要条件;在消费侧,系统性的社会变革,量级水平压缩刚性需求,放大碳资产效用,事半功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碳中和的充分条件;在社会进程方面,强调零碳能源转型的同时,提速社会扁平化进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碳中和必然选择。
报告结束后,大家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交流,在场师生对讲座的精彩内容给予了热烈的掌声。